Source: 資深應用行為治療課程總監黃海若 Emma Wong
當家長懷疑或得知子女確診自閉症後,大概也會無所適從,不知如何是好。故此本文特意提出幾項家長需了解及從中準備的事項,好讓家長及早準備,不要讓子女錯過治療的黃金期。
1. 我的孩子何時要評估?
「我孩子好像不怎樣望人呀?」「二歲都未懂說話是否是自閉症?」「我孩子經常扭計?唔聽話!係未有問題嫁?」「學校經常投訴我孩子?我孩子需要做評估嗎?」「小朋友咁細個可唔可以做評估架?」。以上都是大多家長的問題。一般而言,小孩兩歲時便可接受自閉症評估。治療自閉症的黃金期在二至六歲,在黃金期後的訓練,其效用會大大降低,故此,家長要把握時間,不要因等待錯過治療的機會!不少家長若會等待孩子入學後,得到老師的建議,才排期作評估,這有可能讓孩子錯過治療黃金期。
2. 我的孩子需要評估嗎?
有些家長是因為學校老師的建議去評估,但亦有一部分的家長,可能是在入學前,或是經過觀察,而覺得或許子女需要評估?其實,美國的研究有推出一檢查列表—— M-chart , 以供家長自行在家中觀察孩子,而決定他們是否需要接受更進一步的自閉症評估。
除了 M-chart 外,家長亦可透過日常觀察子女的行為表現,多加留意他們是否有自閉症的特徵(例如:會否有固執性行為?能以語言表達交流嗎?對同輩有社交興趣嗎?會否進行自我刺激性行為等等),來決定他們是否需要更進一步的自閉症評估。
{adv here}
3.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幫助孩子?
雖然為孩子尋找合適的治療是最成功的一步。但將訓練交予治療師的同時,家長亦可為小孩作不同的練習。家長可把握生活上的各類事情:如孩子想要零食,多鼓勵他們自我表達:「我想食零食。」,以增加他們溝通表達能力。家長亦可帶子女多接觸不同的事物,多到訪不同的地方。在日常生活其間亦可從中解說不同的事物。如看見「郵筒」可嘗試解釋:「這是用作寄信呢…」。接觸不同的事物能令孩子提升各方面的興趣,以幫助自閉症兒童缺乏兜廣泛興趣的問題。加上,接觸不同類型的事物,可提升孩子的常識(general knowledge),讓孩子在老師講課時,更能理解課堂內容。
——————————————————————————————————–
黃海若 Emma Wong
ABA 課程總監 ABA Program Supervisor
精神科碩士 Msc Psychological Medicine
社會學碩士 MSocSc Sociology
心理學學士 Bs( Hons) Psychology
於2009 年英國新特蘭大學榮譽心理學學士畢業。並於香港大學獲得社會犯罪學碩士及精神學碩士學位。畢業後她於國際行為治療構構從事資深行為治療師,擁有六年以上行為治療教學經驗。為不同的個案提供單對單訓練,社交小組及影子老師服務。她亦負責管理不同個案,設計個案課程。她致力於將行為分析治療普及化,培訓行為治療師,及於學校擔任以自閉症為題的演講者。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自閉症兒童治療服務,可以瀏覽網頁: www.autismcirclehk.com
Follow及讚好我們的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autismcircl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