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非常重視冬至,稱「冬至大過年」,這一天全家人都要回家團圓吃飯,俗稱「做冬」。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它的起源與中國人的陰、陽觀念有關。冬至是一年之中晚間時間最長的一天,而中國人相信這天正是陰寒本性最強烈的時候,但亦代表「陽」的光明與溫暖將逐漸取代「陰」的極寒本性,因此,冬至是一個協調及和諧的歡樂時刻。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
{adv here}
「做冬」後吃湯圓也是港人的傳統習俗,冬至飯前或飯後吃湯圓,「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象徵一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此外,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曲阜、鄒城、臨沂周邊地區,有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adv here}
湯圓雖然好味,但也要注意食用份量,芝麻湯圓、花生湯圓,4顆的熱量就相當於一碗白飯。而且糯米升糖指數高,容易導致血糖值忽高忽低,在此不建議糖尿病與其他疾病患者食用;加上糯米不利消化,為了避免增加腸胃負擔,老人家及小朋友都是淺嚐就好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