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Leave a comment
PT話題

從小培育孩子正確輸贏觀

 

香港的小孩子從小便要面對大大小小的競爭,當中以升學的競爭最為激烈,無論結果如何,對他們的心理都構成一定衝擊,如爸媽能盡早教孩子正面地面對輸贏,對他們日後成長有莫大好處。

競爭難避免

當社會越見進步,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我們現正身處的香港,競爭激烈的程度在世界上數一數二,就連小孩子也不能倖免,社會早有「贏在起跑線」一說,形象化地描繪出香港小朋友從出生開始便要面對競爭,情況非常迫切。

遊戲有輸贏

小孩子年紀尚幼,要教懵懂的他們面對競爭和輸贏,看似言之過早。其實小孩子在很早的時期已有機會接觸輸贏,例如與其他小孩子玩遊戲時,已經要面對輸贏的情況。此時,爸媽可以把握時機,在這些時候開始教孩子有關輸贏的概念。

構沉重壓力

無論大人抑或小孩,很多人都將輸贏看得很重要,當自己輸了,可能會對心理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故有必要盡早教孩子正確面對輸贏。若孩子錯誤地將輸贏理解為「我得」與「我唔得」,一方面可能無限放大事情的後果及嚴重性,容易將一次的成敗看成永遠、把一次的得失看成無可挽救;另一方面,孩子有機會將自我價值與輸贏掛勾,以為只有自己贏了才有價值,才可得到爸媽的喜愛。結果,孩子只許自己贏,不許自己輸,從而造成相當沉重的壓力,甚至是焦慮的情緒,當事情做不好就會怪責自己,性格變得「完美主義」。

正面看輸贏

其實輸贏只屬一個參考性的指標,並不代表事情的終結,爸媽應教導孩子將輸贏視為了解自己的機會,當孩子對輸贏建立恰當的理解,便不會對成敗得失產生畏懼而逃避,反而會勇於面對困難及挑戰;過程中,他們的情緒亦會較穩定及從容,成長路上的壓力少一點,快樂便多一點。

爸媽的態度

爸媽是孩子心目中最重要的人,當孩子面對輸贏時,爸媽的態度會對他們的心理產生影響。下列兩個情景所描述的反應,很多爸媽或曾向孩子作出過:

情景一 :當孩子輸了,父母予以責備

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有機會將此情況歸咎於自己做得不好,令爸媽不接納自己,認為只有自己贏了,才能獲得爸媽的接納、肯定自己的價值,於是很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爸媽看見此情景,會以為孩子很「聽話」、「長進」,其實他們有可能只是為了討好爸媽、令爸媽不責備自己而努力,但心底裏並不知道自己想要甚麼、不清楚自己的方向,即使已經很努力做好,仍然看不見自己的價值,覺得自己不完美、不可愛。

正確做法:

若孩子因輸了而出現負面情緒,爸媽應先表達關懷及支持,陪伴他們一起面對,表明無論孩子是輸是贏,爸媽都會愛他們。然後, 待他們情緒平復,再一起回顧及探討失敗的原因,作為日後的借鏡。然而,更需要的是教導他們正確看待輸贏,然後鼓勵他們再作嘗試。

情景二:當孩子贏了,父母過度稱讚

對孩子的影響:

爸媽過度稱讚會令孩子放大輸贏的重要性,孩子為了獲得這份稱讚,有機會變得好勝,只重視事情的結果而忽略過程。長遠而言,他們對自己和別人的要求會很高,容易造成人際上的壓力。有些爸媽會將孩子的勝利與親友吹噓,此舉或令孩子產生相當大的壓力,覺得自己是為了父母而努力,而不是為了自己,會為了討好爸媽而努力,甚至認為輸了會令爸媽失望,產生不必要的內疚情緒,影響自我價值。

正確做法:

當孩子贏了,為人父母者感到歡喜及欣慰,也是人之常情。比起稱讚孩子勝出的這個結果,爸媽更應該具體地稱讚孩子在事前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們在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正面特質,例如冷靜、堅毅等,此舉更有助他們認識自己,將來在更多方面發揮自己。

總結:勝不驕敗不餒

適度的競爭能激發孩子進步,絕對有其可取之處。最重要的是,無論結果是輸或贏,孩子應保持「勝不驕,敗不餒」的心態,繼續勇於面對未來的挑戰。個要訣教爸媽培養出「勝不驕,敗不餒」的孩子

第一:正確輸贏觀

爸媽應日積月累地向孩子灌輸正確的輸贏觀,使他們不會因過於重視輸贏而變得好勝,繼而不能接受自己的失敗。

第二:恰當的稱讚

讚美之詞貴精不貴多,越是具體的稱讚,效果越顯著, 有助孩子認識個人才能,提升信心、認識及確立自我。

第三:願接納失敗

爸媽的愛與關懷,令孩子願意作出嘗試和面對挑戰;爸媽的接納則讓孩子知道, 自己的價值不在於成敗,即使失敗亦不易氣餒。

 

標籤: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