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Leave a comment
所有文章

3個技巧助你培養孩子執行力和自制力

 

我們經常從父母的口中聽見「別人家的孩子」這幾個字,但是父母其實也是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誰都想要自己的孩子具備更多優點,比如說:自律能力、信心,通過發揮自己的潛能達到比別人更優秀的效果。

面對困難時能夠堅持不懈也是一種良好品質,就像是一個高智商的孩子和一個普通孩子,如果在面對困難時一個對目標很努力,從來都不放棄,另外一個一開始也是很努力的,但是當遭遇一些困難就退縮,甚至就此放棄。

   {adv here}

那麼成功率更大的孩子不言而喻,肯定是第二個孩子。

不是說智商對於成功不重要,而是智商對於成功不是必然存在的。而這兩個孩子最本質的區別就是他們對目標的堅持。若是面對困難輕易退縮,自然無法獲得成功。

而這個就叫自制力以及執行力。以下是提高孩子的自制力以及執行力的3個建議家長可以參考一下:

1. 訂立規矩,讓孩子明白言行的界限

規矩要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建立,但是有些家長卻認為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再談規矩也不晚,但其實這時候已經為時已晚。

孩子的習慣是從小開始養成的,不要總想著,孩子還小,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小時候的習慣只會越來越根深蒂固,這個時候再想糾正則需要花費自己巨大心力。

其實孩子的自制力比我們想像的要強,關鍵在於父母平時是否給孩子立規矩,講原則。讓孩子明白自己言行的界限在哪裡,其實就在於父母里的規矩。所以很多時候不是孩子自制力不行,是父母的原則性不夠強。

2. 家長要以身作則

孩子自身的發展不是一蹴而成的,這是一個需要父母慢慢培養的過程。

首先父母要給孩子做榜樣,要相信,家長做什麼孩子就會跟著做什麼。家長說到做到,並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做良好的約束和管理。

如果是一個自己都控制不好自己的家長,又怎麼可能會教出有自制力的孩子。

3. 給孩子足夠的空間

父母要控制孩子,但是不能過多控制孩子,要適當的給予孩子一些自我調節的空間。

如果孩子長期處於被控制的狀態中,那麼他們會很少有機會鍛鍊自己的控制能力。在一些事情上,家長可以嘗試著給孩子一些自主權,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當孩子有自己的空間時,在這種狀態下的孩子做事情時才會有高專注和高效率。

想要培養優秀的孩子,先從培養他們的自制力和執行力開始吧。

標籤: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