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將一班4歲小朋友分為兩組,一組被讚「聰明」,另一組被讚「努力」,然後小朋友要喺一系列唔同難度嘅拼圖當中選擇一份自己想砌嘅。結果發現,「聰明」嘅小朋友都表現得較為保守,傾向於選擇難度較低嘅拼圖,而「努力」嘅小朋友就傾向於選擇難度較高嘅拼圖。
換句話講,被讚聰明嘅小朋友會逃避挑戰,而被讚努力嘅小朋友會選擇挑戰。到底點解會咁?
{adv here}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30年前就開始思考呢個問題。佢提出咗兩種心智模式:固定型心智同成長型心智。簡單來講就係,你認為自己嘅智力、能力等係固定不變,還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來改變;前者屬於固定型心智,後者就係成長式心智。心智模式,就係你看待自己、看待呢個世界嘅方式。喺實驗當中,小朋友們正正就係因為唔同嘅心智模式,而做出截然不同嘅反應。
讚小朋友「聰明」,就等於話畀佢知「你做得好,係因為你聰明」,無形中會令小朋友覺得:我受表揚係因為聰明、有天賦,想再被表揚,就要繼續表現出「聰明」嘅模樣,所以選擇容易完成嘅任務,再次漂亮地展示佢聰明嘅一面。
相反,讚小朋友「努力」,佢會覺得你最著重嘅並唔係佢嘅天賦,而係佢有幾努力,想繼續得到認可,就要繼續努力。所以,佢會更願意選擇困難嘅任務。
{adv here}
家長表揚同批評小朋友嘅時候,要特別注意:
表揚小朋友時,要表揚努力,而唔係表揚天賦;要表揚過程,而唔係表揚結果;要表揚成長,而唔係表揚表現。要畀小朋友知道你在乎嘅並唔係佢一時嘅表現,而係佢能夠養成從錯誤中學習同成長嘅習慣。
批評小朋友時,第一要清楚指出佢嘅錯處,第二切勿放大錯誤行為,唔好標籤小朋友,第三要話畀小朋友知點樣改正。
如果家長唔話畀小朋友知佢錯喺邊度,又唔教導佢點樣改正錯誤,只係一味話佢做錯,咁就唔係批評,而係發泄情緒,小朋友長大後容易形成固定型心智模式,缺乏自尊同自信。
資料來源:每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