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思想家盧梭曾經講過:青少年時期是一個狂風暴雨的危險時期。
青少年好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導致成績一落千丈。家長們應該點樣引導子女平穩度過青春期,成為品學兼優嘅學生呢?
{adv here}
如何跟青春期孩子溝通 ?
1) 不要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
好多家長都習慣幫子女做決定,結果往往不被理解,甚至被子女埋怨。家長們忽略咗一點,以為咁做係為小朋友好,實質上係剝奪咗佢嘅選擇權。家長嘅「安排」好多時都未經子女同意,根本唔係佢想要嘅,反而會覺得家長所做嘅一切都係為咗滿足虛榮心。
家長一定要記住:「要尊重孩子的意見,要交流不要專制,要溝通不要獨裁」。受年齡同閱歷所限,青少年嘅想法、做法肯定唔夠成熟,未必可以理解家長嘅苦心。家長應該以溝通嘅方式求同存異,當子女發現家長尊重佢哋,佢哋先會願意聽你講嘢。
2) 不要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原本一家人坐埋一齊食飯係一件溫馨愉快嘅事,即使唔講嘢都唔會覺得尷尬。然而唔少家長寧願打破沉默,利用呢種輕鬆嘅氛圍來教育子女。父母們經常趁食飯時間對子女問東問西,或者講大道理,甚至不斷責備。呢個時間說教,不但唔能夠令佢哋聽話,反而會令佢哋更反叛。
{adv here}
一方面,會直接導致孩子食慾不振,消化不良,長此落去,有可能會造成厭食症。另一方面,父母嘅追問或者責怪,會令子女覺得非常反感,家長同子女嘅距離會越嚟越遠,影響親子關係。用餐時,只適合簡單輕鬆嘅交談,不妨叫子女分享吓學校發生嘅趣事,有冇識到新朋友等等,呢種話題可以帶動子女嘅快樂情緒,拉近彼此嘅距離。
3) 與孩子進行朋友式的交流
家長同子女交朋友,首要目的唔係去影響、教育,而係要理解、傾聽。傾聽係家長必備嘅技能,但傾聽嘅大前提,係家長要先取得子女嘅信任。只有以信任為前提,佢哋先肯向家長傾訴,家長先有傾聽嘅機會,從而走進佢哋嘅內心世界。家長們切記,千祈唔好以為子女仲細就咩都唔識。家長唔可以一味要求子女完全按照自己嘅方案去執行,要有妥協,要有商量,要給彼此餘地。
家長要相信,子女唔會百分之百係錯。想建立良好嘅親子互動,家長要先放下高高在上嘅地位,子女先會樂意同父母成為無所不談嘅好朋友,亦都會願意接受父母嘅意見。
資料來源:每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