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朋友孭起書包返小學嘅第一日開始,佢嘅人生就進入咗另一個嶄新嘅階段。而喺呢個重要階段,家長必須給予小朋友正確嘅引導,令佢地明白讀書嘅意義同埋目的,令佢意識到讀書係為咗自己,係佢自己嘅事。
{adv here}
{adv here}
有一位媽媽自從女兒升上小學之後就承擔起「陪讀」嘅責任,每日陪著佢做功課,幫佢檢查功課,甚至陪佢補習。久而久之,小朋友產生咗強烈嘅依賴感,如果媽媽唔幫佢檢查功課,佢就會求其做完就算,唔會自己檢查。佢對讀書完全冇興趣,總覺得讀書係為咗媽媽,而唔係為咗自己。
見到女兒嘅種種表現,媽媽覺得好無奈,唔知點解自己付出咗咁多都得唔到應有嘅回報。有一日,佢無意中睇到一本書,上面寫咗一句說話「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呢句說話一下子點醒咗她,她意識到,原來呢一切都係佢自己造成。
於是,媽媽同女兒好認真咁坐低傾咗一次,心平氣和咁同佢講:「讀書就好似食飯、飲水一樣,係你自己嘅事,要你自己去做,邊個都唔可以代替你去做,我以後唔會再陪你做功課,唔會再幫你檢查功課。你要學識為自己嘅事負責,以認真嘅態度對待讀書。」
以前,女兒總覺得,自己係為咗媽媽而讀書,而經過呢次嘅對話,佢第一次意識到,讀書原來係為咗自己。
{adv here}
小朋友一旦意識到讀書係自己嘅事,就會由「要我讀」變成「我要讀」。小朋友有咗呢個動機,就會以認真、負責嘅態度對待學習。
所以,父母唔應該等到小朋友產生咗「為父母讀書」嘅概念,先話畀佢地知讀書係佢自己嘅事;唔好等到小朋友養成咗不良學習習慣,先話畀佢地知學習嘅意義同埋目的,而係喺佢啱啱入學嘅時候,就用佢能夠接受嘅方式、聽得明嘅語言,令佢明白讀書係為咗佢自己,從而引導佢主動、積極咁去學習。
資料來源:每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