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父母都會發現一個現象,無論小朋友一開始有幾鍾意一樣嘢都好,結果都係得3分鐘熱度,轉個頭就失去興趣,到底係咪小朋友唔夠「定性」呢?
{adv here}
案例:一個網友喺討論區表示,囡囡今年4歲,做咩事都3分鐘熱度,就算係自己鍾意嘅嘢都唔例外,無論初初有幾鍾意都好,好快就會貪新忘舊。好似最近佢開始學彈琴,頭兩日都仲興緻勃勃,聽到琴聲就表現得好興奮,手舞足蹈,但幾日後就已經玩厭,唔想再學彈琴。
點解小朋友會「3分鐘熱度」?
小朋友成長過程中注意力集中能力會隨著年齡遞增。3~4歲左右嘅小朋友其實好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為佢哋未有時間觀念同永久性記憶,所以注意力好容易一瞬即逝。
實際上,對於寶寶嚟講,周圍嘅一切事物都好新鮮。為咗可以充分感受同探索呢個「神奇」嘅世界,佢哋會不斷接觸身邊各種各樣嘅事物,對身邊嘅一切都感興趣。如果佢嘅注意力只可以放喺某一件事物,咁其他嘢就會被忽略。只有透過不斷嘗試接觸不同事物,小朋友最終先可以確定自己嘅興趣,知道自己應該將注意力投放喺邊一方面。
尊重「3分鐘熱度」寶寶
喺冇人為因素干擾下,對於自己鍾意嘅事物,小朋友自然會變得專注,而對於自己冇興趣嘅活動,佢哋就會表現出坐立不安,三心兩意。
{adv here}
睇返上面嘅案例,彈琴係一樣網友嘅囡囡之前未接觸過嘅「新事物」,好奇心驅使下,佢願意去嘗試,但開始咗一段時間就已經失去興趣。喺呢種情況下,父母應該理解小朋友「3分鐘熱度」嘅心理,畀佢哋選擇嘅自由,用一種平等嘅方式同佢哋交流,千祈唔好強逼小朋友專注喺某一樣嘢上面。家長亦都可以籍著呢種交流更加了解小朋友嘅想法。
「3分鐘熱度」係興趣發現嘅一個過程,小朋友一開始對一種事物產生咗興趣,就意味著佢抱有希望,期待可以從中感受到快樂。當小朋友呈現出對某一項活動有興趣時,父母應該多啲鼓勵佢去嘗試,唔應該因為小朋友有「3分鐘熱度」嘅「前科」,而不斷強調要小朋友保證可以持續參加先畀佢去開始。
資料來源:字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