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Leave a comment
PT話題

親子開心輕鬆玩【別要求孩子一定要怎麼玩】

要求孩子依照遊戲說明書上的玩法進行遊戲(如:教導他們如何按照規則玩、怎麼才玩才是對的⋯⋯等),此時不但剝奪孩子玩樂的興致外,更可能因為過多的限制,導致他們失去對玩具的好奇心,索性就放棄「玩樂」的意圖。縱使爸媽認為此一玩具對孩子的益處不少,一旦孩子連探索的意圖都失去時,再多的好處也都只是徒勞無功而已。讓孩子自由探索、主導與玩具間的互動,甚至讓他們激發自己的創意創造與玩具的各種可能,如此他們才能夠盡情享受在玩具的樂趣之中。

{adv here}

挑選適合孩子的玩具對於其能力的培養固然重要,不過爸媽與孩童一起遊戲時的態度,更是影響他們能力發展的關鍵。根據研究顯示當爸媽以教學的方式帶領孩子玩玩具,這樣的舉動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雖然不會產生深刻的記憶,但此刻的情緒壓力卻會被留存至他們的腦海裡。直到孩子進入幼兒園及小學階段,他們在面對各種教學狀況時,便很容易觸發腦海中留存的情緒壓力,導致孩童產生莫名厭學的情緒,甚至產生恐懼及抗拒心理,嚴重時更會導致孩童學習上的障礙。因此爸媽在與孩子進行遊戲時,千萬別以教學的態度指導孩子操作(尤以顏色、數字、形狀等玩具類型),盡量以生活化的方式帶領孩子進行遊戲,讓彼此享受在輕鬆的氛圍裡才是玩樂的真諦。

{adv here}

縱使玩具本身對於孩子的益處很多,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在與孩子同樂時,須以「好好的玩啊,這對你的大肌肉有幫助!」、「你一定要把它拿好啊!」⋯⋯等叮嚀告知玩樂中的孩子。建議爸媽在過程中應該盡情享受與孩子的互動,而非執著於過程中到底訓練孩子哪些能力。此外孩子在玩樂的過程中,時常將玩具玩得滿處是,甚至一會兒玩機器人,一下子又玩起小汽車,因此許多爸媽便認為這是孩子專注力不集中的表現,因而特別限制孩子對每個玩具的玩樂時間。當孩子享受在玩玩具的樂趣之中,他/她的專注力本就會慢慢地提升,而非要固定玩某一件玩具,若因如此去限制孩子要怎麼玩、玩多久,此時不但會剝奪孩子的樂趣外,更讓玩玩具變成是種訓練,反而失去了玩樂的本質。

標籤: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