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營養補充要分階段調整

懷孕初期隨著體內荷爾蒙的改變,及黃體素上升的關係,導致孕婦出現害喜症狀,不僅會有噁心、嘔吐的感覺,也會覺得平時的飲食太清淡,而嗜吃酸或鹹的東西。到了中期之後,想吐的感覺下降,卻可能因為子宮和胎兒變大,壓迫到腸胃,造成胃脹氣、胃酸逆流等腸胃道不適情形,也同樣會影響孕婦食慾,得靠少量多餐來解決。

在懷孕初期,母親本身的養分就足以供應寶寶所需,但是等到進入中、後期,胎兒比較穩定之後,建議可適當補充孕婦營養品來加強。在孕期前三個月,可補充葉酸,避免胎兒神經管缺損;而中、後期則要加強DHA、鐵質和鈣質。補充DHA主要是幫助寶寶腦部及視網膜發育,每日建議達到300毫克攝取量。

現今許多家長擔憂使用深海魚油補充DHA,有環境污染疑慮,不敢在孕期中使用,所以可以選擇藻類DHA,成分相同、純度更高,更適合懷孕媽媽食用。且藻類DHA沒有EPA抗凝血的成分,產前不需停止食用,一直到哺乳階段,都可以提供給寶寶足量營養。 

此外,鐵質是造血所需,鈣質則和骨骼成長有關,若母親本身攝取不足,胎兒又從母體吸收,就會造成孕婦貧血、喘或容易抽筋等現象,也可能出現牙齒脫落或骨質疏鬆,孕媽媽們不能不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