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Leave a comment
扮𡃁啲

少女胸背暗瘡齊發 全因夏天每日洗澡三次

20多歲的小真(化名) 因胸、背痘痘發膿惡化前去皮膚科求診,平日擔任外勤工作的小真表示,自己經常騎車外出拜訪客戶,因擔心汗水跟空氣髒汙會導致痘痘,每天至少都洗三次以上的澡,除了選擇標榜「抗菌」成份的沐浴乳,還會搭配澡巾及磨砂膏為身體去角質。沒想到幾周下來,痘痘不但沒有變少,更出現化膿、發癢的現象。

皮膚科醫師胡怡萱解釋,人體皮膚表面存在著豐富的菌叢,可將其視為生態系統。好菌會抑制壞菌生長,保護人體免受致病微生物侵襲,減少肌膚惱人狀況產生。但過去常見強調「抗菌」、「強力清潔」的洗沐產品,多為廣效殺菌,在

洗掉壞菌同時,也破壞了肌膚原有的益菌平衡,反造成免疫系統的破壞,引發過敏甚至嚴重的細菌入侵感染。

胡怡萱醫師強調,菌相平衡不只影響腸道免疫,近幾年皮膚科醫界積極研究的「益生態 (或稱肌膚微生態,Skin Microbiome)」,便是強調膚表健康多元菌叢生態的重要性。一般人在洗沐的同時,除了應避免高溫、皂鹼等過度清潔方式破壞原本的菌叢生態,其實更可透過正確的沐浴品挑選,幫助肌膚益菌生態鏈的養成。

胡怡萱醫師說明,肌膚每個部位酸鹼程度稍有不同,通常健康角質層的pH值大致落在 4.5-6.5的微酸狀態,是最適合益菌生長的酸鹼值。但沐浴品中常見的皂鹼成分,除了會帶走肌膚表面的皮脂膜,更會影響pH值,讓壞菌有機可乘。醫師建議,應選擇pH5.5微酸性的沐浴品,在洗澡同時鞏固皮脂膜健康,打造益菌多壞菌少的肌膚自然保護力。

另外,國外研究指出,皮膚保水度與表皮菌叢生態會交互影響。以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為例,隨著患者表皮水分散失率的增加,連帶膚表的pH值上升,同時膚表的金黃葡萄球菌、皮屑芽孢菌等特定的致病菌種也會跟著增加。相對的擠壓好菌的數量,造成益菌生態的失衡。醫師建議,選擇沐浴品時,可選擇含有燕麥、菊苣等天然保濕因子,或添加鎖水磁石(Pentavitin)這類醫美級長效保濕成分的產品,透過沐浴時間,幫肌膚角質層充分補水,同時提供好菌所需的充足養分。

肌膚上過度分泌的皮脂,可能導致菌叢生態紊亂,造成壞菌的孳生。但過於激烈的控油清潔方式,在除去皮脂的同時也可能會刺激肌膚,引發炎症反應。醫師建議,可採用較溫和的無皂鹼洗劑,或含有維生素B群、尿囊素等能舒緩肌膚、調理皮脂平衡的產品。

胡怡萱醫師提醒,雖然空氣污染問題日趨嚴重,恐對肌膚健康造成危害。但「益生態」的平衡,可讓人體形成自然的免疫保護力,對抗外界刺激。醫師建議,「益生態」的建構可體內外並進。體內透過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適當補充腸道益生菌,建構腸道屏障功能;體外則透過pH5.5微酸性、適度保濕、溫和控油,維持正常皮膚生理功能。市民切忌採取錯誤的沐浴清潔手段,試圖清除體表的污積及壞菌,反擾亂原本多樣化的肌膚菌叢生態。

資料來源:CTWANT

標籤: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