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Leave a comment
育兒貼士

3類孩子容易「沒朋友」你的孩子有沒有這些特徵?

幼兒園常見的三類社交問題

第一類:霸道無理

社交難題:霸道、習慣性爭搶、肢體衝突多、被告狀。

每天接孩子都是孩子媽媽最提心吊膽的時刻,因為要嗎就是老師告狀,要嗎就是同學家長告狀,內容清一色都是

孩子總是搶小朋友的玩具!

孩子不按要求排隊還推人!

孩子玩遊戲時,把我們家孩子撞傷了!

今天孩子亂發脾氣,還抓花了同學的臉……

道歉成了孩子媽媽每天的日常,但面對無法無天的熊孩子,她實在是束手無措。

成因:

1. 「自我中心」心理

心理學家Jean Piaget曾經提出著名的「自我中心階段」,研究表明規則對2~5歲的幼兒還沒有約束力,他們大多按照自我的想像去執行規則,所以想要某件物品或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東西時,會以肢體動作代替語言,容易產生攻擊性行為。

2. 家庭養育方式不當

家裡較為寵溺,食物和玩具都獨享,孩子習慣了被眾人捧在手心,所以不懂分享,處理問題更多從自我需求出發,簡單粗暴。犯錯後家人一再地袒護、縱容,也會讓孩子恃寵而驕。

3. 模仿動畫片

孩子模仿能力強,但分辨是非的能力弱,容易被動畫片裡的暴力行為誤導,尤其男孩看多了奧特曼打怪獸一類的動畫,偏向於以武力解決問題。

4. 想引起大家注意

在家裡享受獨寵的孩子,到了群體中不適應被冷落,希望能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注。所以採取一些極端的方式,如爭奪、打鬧、破壞等負面的行為希望博取眼球。

對症下藥:

1. 教會孩子正確的溝通方式

不要用訓斥和貼標籤的行為,反作用的強化了孩子的負面行為。而是站在平等的角度,傾聽孩子的情緒反饋,共同討論事件帶來的不良後果,尋求更好的解決方式。

經常給孩子灌輸積極的交友理念,讓孩子學會用語言代替肢體來表達情緒。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禮貌用語,學會詢問和尊重他人的意見,如「這個玩具可以藉我玩一下嗎」、「我可以用小汽車跟你換積木嗎」、「我們輪流當隊長好嗎」等等。

2. 改變家庭養育方式,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反思家庭養育中的不足,傳身教來引導孩子的觀念和是非標準,重塑孩子的言行習慣,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善於分享,形成孩子的秩序感意識。家有老人或保姆,需要統一戰線,達成一致的養育方式,切忌雙重標準。

3. 篩選孩子的信息攝入

生活中盡量不要給孩子接觸帶有暴力傾向的繪本、動畫片、音頻,更多選擇用經典兒童故事和電影幫孩子理解朋友、夥伴、友誼的關係。當孩子犯錯時, 家長盡量不要用大聲怒罵以及動手的方式教育孩子,避免孩子無形中習得用暴力的方式去發洩情緒。

4. 加強跟老師的溝通,培養孩子的規則感

發生問題時主動承擔起責任,及時跟老師溝通,尋求正面引導孩子改變的方式。每一次的問題都是孩子成長的機會,我們可以通過家園合作,共同克服孩子身上的缺點,引導孩子更好地去適應幼兒園的規則。

孩子總是搶小朋友的玩具!

孩子不按要求排隊還推人!

孩子玩遊戲時,把我們家孩子撞傷了!

今天孩子亂發脾氣,還抓花了同學的臉……

道歉成了孩子媽媽每天的日常,但面對無法無天的熊孩子,她實在是束手無措。

成因:

1. 「自我中心」心理

心理學家Jean Piaget曾經提出著名的「自我中心階段」,研究表明規則對2~5歲的幼兒還沒有約束力,他們大多按照自我的想像去執行規則,所以想要某件物品或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東西時,會以肢體動作代替語言,容易產生攻擊性行為。

2. 家庭養育方式不當

家裡較為寵溺,食物和玩具都獨享,孩子習慣了被眾人捧在手心,所以不懂分享,處理問題更多從自我需求出發,簡單粗暴。犯錯後家人一再地袒護、縱容,也會讓孩子恃寵而驕。

3. 模仿動畫片

孩子模仿能力強,但分辨是非的能力弱,容易被動畫片裡的暴力行為誤導,尤其男孩看多了奧特曼打怪獸一類的動畫,偏向於以武力解決問題。

4. 想引起大家注意

在家裡享受獨寵的孩子,到了群體中不適應被冷落,希望能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注。所以採取一些極端的方式,如爭奪、打鬧、破壞等負面的行為希望博取眼球。

對症下藥:

1. 教會孩子正確的溝通方式

不要用訓斥和貼標籤的行為,反作用的強化了孩子的負面行為。而是站在平等的角度,傾聽孩子的情緒反饋,共同討論事件帶來的不良後果,尋求更好的解決方式。

經常給孩子灌輸積極的交友理念,讓孩子學會用語言代替肢體來表達情緒。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禮貌用語,學會詢問和尊重他人的意見,如「這個玩具可以藉我玩一下嗎」、「我可以用小汽車跟你換積木嗎」、「我們輪流當隊長好嗎」等等。

2. 改變家庭養育方式,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反思家庭養育中的不足,傳身教來引導孩子的觀念和是非標準,重塑孩子的言行習慣,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善於分享,形成孩子的秩序感意識。家有老人或保姆,需要統一戰線,達成一致的養育方式,切忌雙重標準。

3. 篩選孩子的信息攝入

生活中盡量不要給孩子接觸帶有暴力傾向的繪本、動畫片、音頻,更多選擇用經典兒童故事和電影幫孩子理解朋友、夥伴、友誼的關係。當孩子犯錯時, 家長盡量不要用大聲怒罵以及動手的方式教育孩子,避免孩子無形中習得用暴力的方式去發洩情緒。

4. 加強跟老師的溝通,培養孩子的規則感

發生問題時主動承擔起責任,及時跟老師溝通,尋求正面引導孩子改變的方式。每一次的問題都是孩子成長的機會,我們可以通過家園合作,共同克服孩子身上的缺點,引導孩子更好地去適應幼兒園的規則。

資料來源:媽媽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