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幼兒有分離焦慮,多半起因於「幼兒生活環境」以及「親子互動」,一般來說,若家長平日過度保護,凡事都幫孩子處理好,很少給予孩子自己動手做的機會,如此一來,很容易造成幼兒依賴心過重,自然很難與父母分開。另一方面,親子互動若是過於疏離,根據臨床觀察發現,幼兒可能因為過度渴望父母的愛與關注,而比其他同齡孩子出現更嚴重的分離焦慮,父母在此時應特別注意幼兒的情感需求,給予其充分的愛。
常見情況
- 只要沒看到媽媽(主要照顧者)就開始大哭,即使爸爸抱著還是不行,甚至連媽媽上廁所都不准媽媽關門。

- 媽媽走到哪,孩子就跟到哪或幾乎要媽媽抱著,只要一放下來就哭,最後導致媽媽出現嚴重的「媽媽手」。
- 家裡有客人來訪時,拚命躲在媽媽身後,客人多看幾眼或出手抱他,立刻就嚎啕大哭。
- 睡覺時都要媽媽陪伴,媽媽一起身就沒辦法安心入眠。

- 再大一點時,可能會把爸爸視為敵人,無法接受爸爸和媽媽太靠近,認為媽媽是專屬於他的。
克服方法
- 常帶孩子出門
從孩子5、6個月大起,媽媽就應該經常帶孩子去接觸外面的人群,例如去公園、去親友家,讓他們認為很多人都會對他很好,減少怕生的問題。
- 與其他家人有機會長時間相處
如果家中有其他家人,例如爸爸、奶奶,當他們照顧孩子時,媽媽就不要隨時出現在孩子眼前,或是孩子哭就立即接手回來,讓這些家人也有機會和孩子建立較長時間的相處,才能接受不同的照顧者。

- 培養自理能力
孩子有時太依賴是因為事事都是媽媽幫著做,媽媽一離開,孩子就好像少了手腳,所以,平常要多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他也可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