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缺水的常見原因包括水分攝取不足、環境過熱、滲透壓較高的飲料攝取過多、生病等情形,其中,又以水分攝取不足占多數。如果寶寶過度缺水,可能會產生活動量下降、哭不出眼淚、四肢冰冷等狀況。

{adv here}

由於嬰幼兒的主食大多來自於母奶、配方奶或副食品,若有缺水狀況,大多是沒有攝取足夠的食物,而非水分不足所導致;環境過熱方面,若外在溫度過高,孩子的身體就會自動調節體溫,散發身體的水分,以維持體內溫度,但時間一久便會造成水分散失過多,產生脫水情形;所謂滲透壓,意指要使人體細胞內外之液體濃度達到平衡所產生的壓力,當飲料中電解質或糖分越多,對身體造成的滲透壓就越高,一旦攝取過量,身體細胞就會萎縮,不僅覺得更渴,亦會有缺水情形;生病方面,由於嬰幼兒的年紀尚小,免疫系統還沒發展成熟,較容易出現感冒、發燒、腸胃炎、上吐下瀉等狀況,因而可能發生缺水。

{adv here}

當寶寶缺水時,常見症狀不外乎活動量下降、哭不出眼淚、體重下降、四肢冰涼、皮膚彈性不佳、口腔黏膜乾燥、尿量減少等,爸媽可觀察寶寶換尿布的情形,正常來說,一天換尿布的次數應至少4~6次,若少於這個數字,即代表有缺水的問題。如果寶寶只是輕度缺水,像是尿量略為減少,爸媽可先適度補充母奶、配方奶或些許水分,並且觀察環境是否過熱,並且盡快前往溫度較適宜的地方,仍未改善就應立刻就醫。此外,若嚴重缺水,加上出現上吐下瀉、發燒等狀況,也要盡速就醫。但飲水太過,則可能造成水中毒、痙攣等問題,爸媽應隨時注意寶寶的飲水量,適時補充水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