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Leave a comment
PT話題

【如何培養小朋友的EQ?】

如何培養小朋友的EQ?

3歲以下嘅小朋友,大腦皮層嘅神經迴路未發育完全,仲未有控制情緒嘅能力。 喺呢個階段,父母嘅語言同神態會影響到小朋友腦神經迴路嘅發育。 情緒係天生,但EQ(情緒智商)係可以培養。

培養小朋友嘅EQ,首先要正確看待小朋友嘅情緒。 父母們要明白,佢哋唔係用緊情緒同父母「對抗」,而係用情緒同父母「溝通」。 當小朋友發脾氣,其實佢哋唔係想製造麻煩,只係想尋求幫助。

{adv here}

1) 小朋友亂發脾氣?

小朋友發脾氣,父母可以先嘗試幫佢哋搵出發脾氣嘅原因 ,例如:“係咪頭先爸爸拎走咗你件玩具所以唔開心?” 喺父母嘅引導下,小朋友會慢慢理解自己嘅情緒:“係,我就係因為咁樣覺得唔開心。”

當小朋友覺得自己嘅情緒被理解同接受,就會慢慢平靜落嚟。相反,如果父母用發脾氣嘅方式來應對,小朋友只會覺得大人唔明白自己嘅想法,佢哋只會繼續發脾氣,直到大人明白為止。

如果小朋友已經識講嘢,父母可以嘗試叫佢哋講出自己嘅感受,畀佢哋表達情緒嘅權利。 先處理好小朋友嘅心情,再去處理事情。 父母要做嘅唔係令小朋友唔發脾氣,而係令小朋友唔好亂發脾氣。

{adv here}

2) 小朋友缺乏自信?

現今流行「賞識教育」,不停稱讚小朋友。其實, 盲目表揚、從不批評,容易令小朋友變得自大,一旦受到挫敗就反而會變成自卑。 稱讚同批評都需要,但要掌握正確方式。

舉個例,小朋友喺幼稚園得到老師獎勵嘅小禮物,父母應該先了解寶寶係因為咩原因而得到獎勵,而唔係不問原因就讚佢:“好叻叻喎!” 呢種空泛嘅表揚,對於加強小朋友對自己行為嘅認識係冇幫助。假設小朋友係因為幫助同學而得到獎勵,咁父母可以話,寶寶好乖呀,樂於助人係一種美德……咁樣可以令小朋友理解自己嘅行為,當佢認為樂於助人係好嘅行為,佢就會繼續去幫人。

3) 小朋友自制力差?

當小朋友扭計想買嘢時,有一種父母採取不在乎同不理睬嘅態度,會令佢哋覺得自己有情緒係唔啱,呢個狀態下長大嘅小朋友,會習慣壓抑同忽視情緒,唔識表達自己嘅心情,亦都唔會注意到其他人心情如何。

有啲父母會對小朋友嘅不滿一味安撫妥協,咁做最容易培養出冇自制力嘅小朋友。

仲有一種父母可以做到接納小朋友嘅情緒,同時為佢哋訂立規矩,明智地為小朋友提供其他選擇,例如講故事或者打韆鞦。 4歲以下嘅小朋友自制力弱,即而 “二選一” 嘅做法可以畀小朋友重新掌握主動權,係一個幫助佢哋進行自制力訓練嘅好方法。

各年齡段小朋友的EQ發展目標

0~2歲:需要父母透過安撫幫助自己認識和理解情緒,進而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

2~3歲:需要父母幫助自己在理解各種情緒的同時融入周圍環境,能與不認識的人坦然相處。

3~4歲:需要開始培養自信、獨立、同理心。

4~5歲:需要增強抗挫能力和自制能力。

5~6歲:需要建立合作精神和樂觀心態。

資料來源:壹心理

標籤: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