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競爭越嚟越激烈,成人世界生活壓力大,父母嘅焦慮亦會不自覺投射喺子女身上,好容易會用咗成人世界嘅標準去要求小朋友。當子女達唔到父母嘅要求,父母就會格外煩躁,覺得子女「慢吞吞」,想佢哋配合自己嘅生活節奏。
{adv here}
{adv here}
但其實小朋友都有自己嘅成長節奏。
佢哋慢慢咀嚼食物,其實係感受緊食物係咀入面產生嘅變化,想好好記低呢種過程;
佢觀察螞蟻遲遲都唔肯離開,其實係探索緊呢個陌生嘅世界;
佢一次又一次笨拙咁砌積木,其實都係開發緊自己嘅小腦,鍛鍊小手嘅靈活性;
家長眼中嘅拖延行為,其實都係小朋友專注感受世界、體驗各種新鮮事物嘅時刻。
小朋友喺「慢吞吞」去做一件事嘅過程入面,冇受到外界干擾,各種感官可以盡情咁發揮作用,大腦亦都會高速轉動、思考,子女對事物形成自己嘅感受,而唔係透過父母去認識世界。
喺呢個過程入面,子女嘅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專注力同埋想像力都有所提升。
{adv here}
佢哋嘗試去探索自我同埋其他人,了解自己係邊個,同外界有咩連繫,慢慢就會形成自我意識同埋世界觀。
呢種過程,遠比生硬嘅知識灌輸來得珍貴。
對小朋友多啲耐性,少啲催促
家長催促子女,其實對佢哋嘅成長有害無益。
1. 每當做一件事,身後嘅父母都一路催促,將來子女就會產生依賴心理同埋被動意識,認為任何事都有父母幫手,思想同行為上就會變得懶惰,缺乏責任感。
2. 當小朋友習慣父母催促,而父母突然唔催促放手畀佢哋話事嘅時候,佢哋就會覺得無所適從,即刻變得拖拉,冇晒主觀能動性,甚至出現無力感、自卑感。
3. 催促容易引起子女嘅厭惡心理,令佢哋做出反抗行為,咩事都會同父母唱反調。
資料來源:Zi 字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