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精V.S.滴雞精 究竟哪個好?】

滴雞精是台灣近年在香港非常流行的養生品,近日台灣《ETNEWS 新聞雲》的報導針對滴雞精、雞精、雞湯做比較,發現各有所長,端看個人選擇以及對口味的喜好。

 

雞肉為優良蛋白質來源,也是人體必需氨基酸供應商,在早期,只有逢年過節或家中有人生病、懷孕才有機會吃到雞肉,老一輩每次也會花6-7小時蒸煮,認為喝下那碗滴下的原汁即補到整隻雞精華。

{adv here}

雞湯乃雞隻經慢火長時間熬煮,雖然滋味鮮美,但蛋白質仍屬大分子吸收不易;雞精為雞隻加大量水煮後,經冷卻、過濾、濃縮、加味(焦糖)等步驟,過濾脂肪與膽固醇後使民眾飲用較無負擔,不過腥味也比較重;滴雞精則是綜合雞湯與雞精優點,以慢火隔水蒸煮15小時以上,可補充氨基酸維生素,建議飲用前先冰過,以去除上層脂肪。

 

而滴雞精本身成本較高,大多上班族選擇喝雞精補固元氣。新加坡營養博士曾暉以雞精臨床實驗發現可增強體力、促進新陳代謝、延緩大腦老化;北醫雙和醫院神經科研究1天1瓶雞精可改善短期記憶力;另北醫大婦產科亦發表懷孕37週孕婦每日3瓶雞精,可增加乳汁中乳鐵蛋白與上皮生長因子並提升寶寶免疫力。

{adv here}

雞精雖然能補身,但以下「4大類病患」需慎用:
1.慢性腎臟病
罹患慢性腎臟病須限制蛋白質與鉀離子含量,故不適合飲用雞精。
2.高血壓
雞精含鈉量偏高,可能導致血壓升高。
3.痛風
雞精屬於中普林類,會導致尿酸升高,使痛風症狀加重。
4.楓糖尿症
此患者染色體異常無法代謝蛋白質,雞精內含豐富胺基酸,會惡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