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患上焦慮症的成因

兒童焦慮症確實的成因和形成機制仍在研究當中。但是,研究普遍認為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會互相影響,形成焦慮症。 焦慮症是常見的兒童精神疾病,每100名學齡兒童之中,約有8 至10 人患有焦慮症,當中女童的個案較男童為多。根據本地調查,焦慮症個案數字和男女病患比例皆和其他國家的數字相若。

生理因素:遺傳學研究顯示焦慮症和家族遺傳有關。有些人因某些基因異常而天生較易焦慮。  腦素描研究亦指出焦慮症患者的腦部多個區域的活動均與常人有異,包括前額葉、腦邊緣系統、杏仁核及丘腦。 焦慮症患者的神經遞質(即負責傳送神經細胞之間資訊的化學物質)亦有異常的情況,這亦可能導致焦慮產生。

心理因素: 雖然某些人因生理因素而較易焦慮,不過通常還有其他因素而誘發焦慮症, 如個人的思想模式和經歷。 面對壓力時,各人的情緒反應都不同。思想模式較負面和處理問題技巧較弱 的人較易患上焦慮症。 兒童焦慮症的成因亦包括完美主義思想、害怕犯錯、對學業或朋輩關係有過高期望等。

環境因素: 外在的焦慮和壓力來源包括學業困難、與朋友發生衝突、融入同輩圈子有困 難、父母的婚姻問題、增添了弟妹、親友的死亡、遷居等。家長的態度和反應,如過度保護的教養方式,可能使問題進一步惡化;家長無意間給予過多的安撫與注意也可能會加強了孩子的焦慮或拘謹行為,兒童也可能通過模仿而「學習」到來自父母的焦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