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家長都認為小朋友越早識講嘢就代表智商越高,到底呢個觀點啱唔啱呢?研究指出,寶寶早識講嘢代表佢嘅語言功能發育得比較早,會令寶寶更自信,亦都有助於吸收學習更多知識,但咁樣並唔代表寶寶一定係智商高。
{adv here}
1) 寶寶什麼時候開口說話算正常?
正常情況下,寶寶太約1歲大會開口叫爸爸媽媽,專家研究顯示:1歲係寶寶語言發展嘅里程碑,如果到咗1歲都未開口說話,家長就要訓練小朋友說話嘅能力。
2) 如何訓練寶寶說話?
有啲寶寶性格外向,模仿能力強,父母唔需要刻意去教佢哋講嘢。有啲寶寶屬於思考型或者內向型,需要家長刻意去引導。
0-9個月:多啲同寶寶說話同互動,畀佢見多啲大人嘅表情,咁做亦都可以令寶寶鍾意同人交往。
9-18個月:要多灌輸詞彙,例如蘋果,碗,門,燈,手錶等等,要畀寶寶睇到媽媽說話時嘅口型。而且語速要慢,表情要豐富,口型要誇張,每個詞彙最少講3-5次。
18-24個月:開始有意識咁引導寶寶說話,例如「呢個係乜嘢?」「你想飲水?講 “水” 吖」「你係咪想食蘋果?講 “蘋果” 吖」。父母要注意嘅係,唔應該教寶寶講疊字,例如「飲水水」,「食飯飯」等。家長們可能覺得寶寶講疊字時好可愛,其實咁樣只會令小朋友學識一個詞彙之後又要改正,造成認知混淆。
引導過程切勿操之過急,要保持微笑友好。如果寶寶發音唔準確,父母都唔好即刻批評,無論寶寶講成點都要鼓勵佢,要同寶寶講「好叻呀,再講多次,蘋~~果~~」媽媽可以重複一次詞彙,畀寶寶練習嘅機會。
{adv here}
3) 寶寶語言發展的攔路虎
i) 神默契嘅家庭成員會代寶寶回答所有問題,寶寶唔出聲就可以達到目的,用一隻手指就可以表達需求,邊有機會講嘢?
ii) 屋企冇人同寶寶說話,缺乏語言環境。有啲全職媽媽覺得一個人湊寶寶太忙,要花時間陪寶寶練習詞彙就會冇時間做家務。有啲在職媽媽工作忙,將寶寶留畀老人家或者家傭湊,放工返到屋企已經好夜,冇機會教。
iii) 崇尚雙語教學,但缺乏雙語環境。教寶寶詞彙時偶爾用英文來教,一時蘋果,一時apple,搞到寶寶都知叫佢做乜好,怕講錯。
資料來源:iFu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