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3大脊椎困擾】

女性通常比男性提早出現腰痠背痛、肌肉痠痛等現象,通常是長期沒有訓練、規律運動習慣所致,隨著年紀增加,肌肉力量會下降,容易受傷,平均每5人中有1人會有長期下背痠痛症狀,不完全是骨頭的問題。

1、脊椎側彎

對於已經懷孕的媽咪,不論是骨科還是神經內科,醫師在用藥上一定會非常小心。通常脊椎問題不太會影響到胎兒,反而對母體影響較大,因為腰椎是支撐身體的重要構造,對日常生活功能比較有影響,例如可能無法久坐、久站,但大部分不會有功能上的缺損。現在國內普遍都很重視脊椎側彎,通常不會延誤就診,如果平時有持續關注,孕期也不用特別擔心,可以輔具或緩和的復健療程幫助孕媽咪舒緩不適。
{adv here}

2、椎間盤突出

脊椎從頸椎到腰椎,每一節脊椎間都有椎間盤,可說是脊椎的關節,由於脊椎會旋轉、彎曲,椎間盤可避免骨頭間撞擊。患有椎間盤突出的人是因為先前曾受傷,例如車禍、運動傷害、高處墜落等,還有一部分不一定有很明顯的受傷,但可能久坐或是長期姿勢不良所導致,屬於慢性傷害。由於胎兒會造成脊椎負擔增加,若有椎間盤退化的媽咪,本來椎間神經孔空間就比較小,再加上增加的重量,使空間變得更小,會壓到神經。也有些媽咪本來症狀不嚴重,只是偶爾不舒服,但懷孕後症狀反而加重了。廖伯峰醫師建議,若有脊椎相關症狀,在孕前就應就診治療。
{adv here}
3、骨質疏鬆

懷孕以及初期哺乳因女性荷爾蒙改變,容易造成骨質疏鬆,廖伯峰醫師鼓勵成年女性應適量攝取鈣片,避免骨質流失。因為懷孕時很多治療的藥物會從胎盤影響到胎兒,用藥會有許多限制,若有出現這些脊椎症狀,包括骨質疏鬆、椎間盤突出、腰痠背痛等都會採用比較保守的治療,例如復健、熱敷、戴護腰等,或適當地背肌訓練來改善,等到生產後才會進一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