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產後調理3大階段】

中醫將產後調理分成3大階段,循序漸進調整坐月子媽媽的體質狀態:

第一階段─化瘀血生新血。這一個階段的主要調理原則,就是幫助產婦排除惡露,減輕傷口疼痛,最常被使用的方藥就是生化湯。生化湯主要由當歸、川芎、桃仁、炮薑、炙甘草五種藥材組成,中醫師會根據產婦體質狀態及生產方式決定藥物使用的比例。但是,不是每個產婦都需要服用生化湯。

{adv here}

採取自然產的產婦,可以利用生化湯來幫助子宮復原,排惡露,緩解疼痛,一般服用3至5天即可,在傷口還沒完全復原或是疼痛的情況下,必須由中醫師視情況調整生化湯的藥物劑量。若是採取剖腹產的產婦,不一定要服用生化湯,因為剖腹產手術生產的過程,婦產科醫師會幫忙清理子宮內部的惡露,產後不當地多服生化湯,反而會讓傷口受到影響。

{adv here}

第二階段—健脾益氣:10個月的懷孕過程中,歷經孕吐、寶寶身體增長的適應,大多數產婦都需要重新恢復自在的腸胃蠕動,中醫師會在這個階段開立腸胃調理的方藥如黨參、茯苓、白朮等健脾益氣,才能好好吸收下一階段的氣血營養補充,產後的媽咪更能提供充分的母乳供應哺餵寶寶。

 

第三階段—調理氣血、補養肝腎:這個階段就是傳統中坐月子可以"吃大餐"的階段,因為經過上兩個階段子宮的復原及腸胃的調理,在這個階段補養肝腎氣血就可以幫助產後的媽咪恢復體力,把生產流失的氣血補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