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城掀起台灣鳳梨搶購熱潮,但究竟鳳梨與菠蘿是否只是名字叫法不同,還是真的有分別?今次小編跟大家一起探討。
相信對大部分香港人來說,「菠蘿」跟「鳳梨」沒兩樣,就是那種黃色的水果,頂端有棵草似的,摸上手有些少刺刺的感覺,吃起來則清甜帶微酸,極具夏日風情。但原來細心留意的話,便發覺「菠蘿」跟「鳳梨」縱使同屬鳳梨科,但基於產地及氣候環境等差異,使它們的果肉、外觀、風味皆有著一定分別。

如果憑肉眼分清菠蘿和鳳梨,大家可以從以下4個位置觀察:
1. 外層果殼
菠蘿鳳梨的分別在於,從兩者的外觀看,菠蘿的果殼有「釘」,輕碰時會比較刺手;而鳳梨的果殼外層則較平滑。

2. 表皮顏色
以為外殼的顏色只是代表菠蘿/鳳梨的成熟度?事實上菠蘿皮是呈橙黃色;而鳳梨雖然也偏黃,但是凹位為綠色。

3. 頂部的「葉子」不同
以為頂部的是葉子?其實頂部是它們的種子!菠蘿鳳梨頂部分別在於,菠蘿的種子邊緣帶有鋸齒;鳳梨葉子則平滑而不帶鋸齒。


4. 「釘」的深度
菠蘿和鳳梨的皮下都會有「黑眼」,即是我們俗稱的「釘位」。菠蘿鳳梨分別就是,菠蘿的果肉刺眼比較深,在食用前需要先要「起釘」,將刺眼挖出來,所以一般會以螺旋形切掉或者花時間逐個「釘」挖走;而鳳梨刺眼則比較淺,去皮後就可以食用,果味亦較菠蘿香甜。



食法方面
菠蘿在進食前一般要先浸鹽水,因為菠蘿含有獨特的有機酸/氧化酶,會刺激口腔粘膜;而進食台灣鳳梨就只需切開果肉便可,輕鬆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