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細個,喺學校同同學打交係平常事,作為家長最先考慮到嘅可能係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種:還擊
有啲家長知道子女俾人蝦嘅時候就會好嬲同埋心痛子女,就會覺得小朋友應該要還擊,一方面唔可以令子女受委屈,另一方面培養子女強硬嘅性格。
{adv here}
{adv here}
第二種:不還擊
亦有啲家長雖然覺得氣憤同委屈,但覺得只要冇受傷,又唔想子女養成好勝嘅性格,覺得唔可以以暴制暴,應該遠離施暴者,唔應該還擊。
好多時,家長聽到子女俾人打就叫佢哋還擊,係因為被情緒牽動,想為子女出頭嘅心情可以理解,但方法並唔正確。子女被欺負嘅時候,家長心痛係在所難免,但係盲目鼓勵還擊就算成功都好,萬一自己子女同對方力量相差懸殊,還擊失敗,後果就可能變得嚴重,甚至產生不良嘅暴力循環,影響子女心理成長。
如果小朋友唔還擊,父母冇行動,亦可能令出手打人嘅小朋友覺得有恃無恐,被再次欺負嘅機會就會增加,忍耐同逃避只會令子女嘅恐懼感上升,性格變得懦弱。
{adv here}
子女被欺負,作為家長唔可以咩都唔做,但係要為佢哋出啖氣嘅方式都要適當。家長處理問題嘅態度同方式,對子女嘅成長,提升解決問題能力非常有幫助。
遇到呢啲情況,最好嘅處理方式就係溝通。同子女溝通後,了解事情嘅經過,輔導佢哋嘅心理,樹立子女對事情嘅正確認識,另一方面家長應該搵老師介入,俾小朋友一種支持同安全感。必要時同施暴者嘅家長進行溝通,令施暴者知道自己嘅錯誤,知道打人嘅行為係唔啱,會受到老師同家長批評同懲罰,老師同家長嘅介入係徹底解決問題嘅關鍵所在。
資料來源:每日頭條